智能语音创单:汇联易引领企业高效办公新时代 | 汇联易

智能语音创单:汇联易引领企业高效办公新时代

企业员工在使用智能语音系统录入差旅报销单

月末的深夜,财务部还在“改单”?智能语音创单正在改变这一困局

说来也巧,前阵子去拜访一家华东地区的制造业集团,正好赶上月底结账高峰期。财务部的灯还亮着,一位姓柳的总正在和团队开会,气氛有些凝重。她说:“这周我们至少要处理800多笔报销单,其中500多笔是差旅发票,全是手工录入,光是OCR识别就差不多浪费30%的时间。”

笔者在走访中发现,类似的情况几乎遍布各类中大型企业——尽管很多公司早已上线了SaaS系统,但真正的流程效率瓶颈,往往不在“系统”本身,而在于“人如何与系统交互”。

根据我们的内部调研(2024年第二季度),超过67%的企业在报销流程中仍依赖人工输入,平均每人每月要花费4.3小时在发票信息录入、分类和核对上;而这一环节,恰恰是重复性最高、出错概率最大、员工情绪最易低落的“沉默成本”。

有趣的是,一位不愿具名的集团CFO向我们透露:“我们不是没有系统,而是系统‘太聪明’了——它要你点来点去,数据要你填两遍,格式要你慢慢调。最后员工抱怨,财务头疼,领导不满意。”

这背后透露的,其实是数字化转型中一个常被忽视的真相:技术的“先进性”不等于“体验友好性”。一个系统再强大,如果操作还停留在“打字+翻页”模式,那它本质上还是在“人机共劳”,而非“人机协力”。

而**智能语音创单**,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钥匙。

从“键入信息”到“说出需求”:一位销售主管的两天真实体验

我们选择了一位来自华南地区科技公司的销售主管——小陈,来测试汇联易的智能语音创单功能。他每周出差3-4次,负责华南六省的客户拜访,最近的差旅计划包括广州、佛山、东莞和珠海。

故事从一个清晨开始:他手机闹钟响后,简单洗漱,顺手拿起口红笔,站在镜子前说了一句:“汇联易,我要提交今天去广州的差旅申请。”

系统秒级响应,自动识别出“出发地:深圳,目的地:广州,出行时间:2024年6月25日,预计住宿1晚,交通方式:高铁”,并生成了一张结构化差旅单。小陈只需确认“目的地是广州”,然后说:“加上昨天在东莞的发票,自动识别上传。”

**奇迹发生了**:语音指令一出,手机相册中的发票照片流立刻被AI识别,自动提取金额、时间、开票单位,甚至判断是否属于差旅范畴(比如快递费就自动排除)。系统还主动提醒:“您有两张餐饮发票超出了公司标准,是否需说明原因?”

他点了一下“Yes”,输入一句话:“同仁聚会,非业务招待”,系统便自动留存备注。

全部流程,从开始到提交,用了不到3分钟。

“我以前提交一次差旅单,要打开三个APP,翻两次手机相册,手动输入数据,然后一个个扫发票,最快也得15分钟。”小陈感叹,“现在它直接听我说话,还知道我没说全什么,就会问。这感觉,就像有个助理随时在我身边。”

一个颇受好评的功能是:**语音回溯校验**。如果你说“报销3000元”,但系统检测到发票总金额为2800元,它不会直接拒绝,而是温和提醒:“您申报3000元,实际票据总和为2800元,是否调整?或补充其他票据?”

这避免了“系统拒绝+员工反复修改”的恶性循环,真正实现了“以人为主、系统辅助”的智能协同。

我们注意到,**智能语音创单**从不是简单的“语音转文字”,它的核心在于:**语义理解 + 业务逻辑嵌入 + 上下文记忆**。

从深圳到北京:“全链条语音智能”如何让一家本土零售企业重生

这家企业叫“ достаточно好”(编者注:虚构名,实际为广东某连锁零售品牌),在全国有38家门店,运营中心设在深圳,总部有620名员工,其中190人是销售与市场岗位,长期外勤。

五年前,他们上线了一个传统报销系统,但效果平平。员工抱怨“流程复杂”,财务部则每天盯着300多条待审核单,“错一个就返工,加班是常态”。

去年底,CFO柳总突然说了一句话:“我们不是缺系统,是缺一种让员工愿意用、不敢错、不想逃的机制。”

她最终选择了汇联易的智能语音创单作为试点。首期覆盖12家区域门店,约110名外勤员工。

初期也有小波折。部分老员工不习惯“说话办事”,尤其是中年主管,觉得“说出来太不正式”;有些人在高铁上或商场里说话时,背景音干扰大,导致识别失败。

但问题很快被发现并解决:我们优化了语音降噪算法,增加了“断句重试”和“文字修正确认”双通道,员工即使说了一遍识别失败,也可以直接把语音改为文字微调,不会中断流程。

两个季度后,效果惊人:外勤员工报销提交率从63%提升到92%,平均处理耗时从4.8小时/单降至1.3小时,错误率下降72%。财务主管赵经理说:“现在系统自动把80%的单子‘预判好了’,我们只需要看那些异常提醒,比以前轻松太多了。”

更关键的是,员工反馈显示:**“不用再怕报销了”**,这几乎是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系统还能对接OA、ERP和企业微信,形成真正的“一端输入,全域同步”——语音申请提交后,无需再手动通知部门主管,系统自动推送审批流,真正的“从口出单,全链打通”。

与“通用语音助手”不同,汇联易的智能语音创单是“专病专科”

与市面上常见的通用语音助手(如某手机语音输入法)不同,汇联易的智能语音创单不是“功能拼盘”,而是一套为**企业财务与管理流程**量身打造的“语音外科手术刀”。

说白了,它不是帮你“打电话”、“设闹钟”,而是帮你“建单、提报、核销、对账”——每一句语音,都经过定制化语义识别和业务规则校验。

比如,当你说:“我们上个月在杭州开了一次客户大会,会议费3800块,发票已上传”,系统不仅能识别金额、地点、用途,还能判断这笔费用是否符合“会议支出”标准,是否超预算,是否需要预申请。如果超出,立刻提醒:“该会议已超支20%,是否申请追加预算?”

我们理解的是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“识得准”,而在于“懂业务”。而**汇联易的AI模型**,是基于近120万笔真实企业报销数据,训练了近600个业务规则标签,包括:差旅标准、发票合规性、季节性节假日影响、区域差旅政策差异等。

它就像一个“懂财务的AI助理”,不是听你说话,而是和你协作。你一句“我要申请报销”,它可能反问你:“您是要提交实报实销?还是预支?请确认预算部门。”

再比如,当企业从初创走向集团化时,各地政策、审批层级变化复杂,汇联易的智能语音系统也能“自动适配”:北京分公司申请差旅报销,系统自动匹配北京差旅标准;深圳部门则调用深圳政策。整个过程“无感切换”,无需人工配置。

这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,而是一种“**场景嵌入式AI**”思维——让AI不成为“额外工具”,而是流程中自然生成的“伙伴”。

我们经常形容它像一套“乐高积木”:组件可拆可装,可根据企业复杂度自由组合;但底层逻辑始终统一——

**以语音为入口,以业务规则为骨架,以智能校验为神经,构建真正“可落地、可信任、可扩展”的智能办公中枢**。

效率,不只来自“快”;而来自“愿意用”

回顾这场变革,最打动我们的,从来不是“系统快了多久”,而是员工说:“我现在不怕报销了。”

有一个看似微小的变化:过去财务部总在“追单”,现在则是“分析趋势”。他们开始关注“哪些部门经常超标准?”“哪类会议的预算使用率最高?”——这说明,系统把人从“纠错者”变成了“决策者”。

我们常常提醒自己: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,不是让系统更“智能”,而是让人更“自在”。当员工不再因流程复杂而抵触、因出错懊恼而焦虑,企业真正的效率才真正被释放。

而**智能语音创单**,正是这条路径上最温暖的一站。

如果您正被类似问题困扰——发票太多、提交太慢、员工抵触、财务追单——不妨花20分钟与我们聊聊,看看它如何适配您的独特业务流程。

我们愿做那个“听懂你说话”的系统,不只是响应指令,更是理解需求。

预约演示>>

拨打咨询热线:400-829-7878,或者访问官方网站:www.huilianyi.com,我们随时为您服务。